Loading...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 脑力

    记忆

    速读

    智商

  • 方法

    考试

    英语

    电脑

  • 励志

    口才

    职场

    创业

  • 生活

    礼仪

    阅读

    简历

  • 范文

    论文

    作文

    名言

    语录

    下载

  • 首 页
  • 传统文化
  • 当代中国
  • 西方文化
  • 社会文化
  • 文化研究
  • 文化战略
  • 历史学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文化 > 当代中国 > >

列表内容页上广告位-600*90

论我国公民文化的建构

来源::未知 | 作者: | 本文已影响 人
内容页标题下广告位-500*200
  [摘要]公民文化建设是当代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它与整个社会结构的发育、社会制度的完善、作为文化之行为主体的公民本身的素质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立足于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实际,借助公民社会理论研究的已有成果,进一步探讨我国公民文化的合理建构。
  [关键词]公民文化 公民社会 民主
  
  一、公民文化的内涵
  阿尔蒙德在其著作《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公民文化不是一种现代文化,而是一种现代和传统的混合政治文化,它混合了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既具有传统部族村落自我封闭的互信,又具有对统一国家和专业化中央政府机构的认同和忠诚,同时还有对现代复杂的政治系统和决策过程的参与意识和要求。
  根据阿尔蒙德的观点,我们认为:公民文化是一种混合的政治文化,即村民、臣民和参与者文化的混合,但应以参与者文化为主。公民文化是一种复合的,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它既有传统文化的特征,又有现代文化的特征。它是一种平衡的政治取向,这些平衡实质上就是共识和分歧、权利与责任、情感倾向和情感中立之间的一种理性平衡,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蕴涵着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因此民主政治制度的良好运转必须以公民文化的社会化为条件。
  二、构建公民文化的必要性
  第一,构建公民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使中国超越了自然经济和群体社会基础上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和观念,培育和激发了人的主体意识,同时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正在猛烈地冲击着传统价值倾向并在创造新的政治文化。
  第二,构建公民文化是民主政治的需要。从理论上说,民主政治的有效运作需要有相应的政治文化。根据阿尔蒙德的观点,在一个以参与型文化为主、地域型和顺从型文化为辅的社会,民主政治容易得到稳定发展,这种文化使公民向政府积极表达他们的偏好, 但是具体问题上又不会完全拒绝精英所做出的决定;公民感到能够影响政府, 但又经常选择不这样做,以便给政府一定的弹性,政府权力和责任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
  第三,构建公民文化是改造传统政治文化的需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君民关系而言从来就是君本而不是民本,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只是产生了重民、贵民的思想萌芽,并没有真正具备“以民为本”的思想内涵,也没有在政治统治中得到体现,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民不是权利主体而只是权利客体,是被动的受治者,这种只尽义务不讲权利的臣民文化是一种非民主主义的政治文化,从而必须进行改造。
  第四,构建公民文化是培育公民主体意识的需要。受我国传统宗法观念影响,每个社会成员由于生来是这种血缘宗法关系中的人,他们对公民权利和义务观念淡薄、公民参与意识薄弱和公民责任感不强、官贵民贱的思想意识强烈、公民的依附型人格等方面,这使得我们的公民文化建设缺乏一定的心理基础。
  三、我国公民文化的现状
  在我国历史上,臣民文化和官本位文化比较强健,民众一向是重权力而轻权利,权利意识相当的薄弱,因此形成了一种缺乏参与的公民文化,并抑制了社会公共领域和公民的主体地位,这就导致公民主体意识薄弱,反过来它又造就了公民文化贫瘠的土壤。现阶段我国公民文化是一种传统政治臣民文化与现代参与型文化的混合体。因此,我们既要发扬传统臣民文化的积极作用,又要汲取现代参与型文化的精华,培育适合我国的公民文化。
  四、培养我国公民文化的合理途径
  1.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为公民文化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市场经济基本文化内涵是交换、平等、自由、竞争、规则,这些文化内涵在极大地冲击着重情意、重和谐、重观念、重名分的传统政治文化的价值倾向。这种文化内涵又是市场经济的政治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求摆脱政治权力支配,而且要求政府权力退出社会公共生活的领域和扩大个人自主活动的空间,使人民上升为社会和政治的主人。所以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 为公民政治文化构建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至关重要。
  2.培育发达的公民社会,构建公民文化的社会基础。我们培育公民社会,首先要培育具有权利意识、自主意识、程序规则意识的现代公民,赋予公民充分的权利,以权利制约和平衡权力,同时公民又应当不断提高参与社会事务水平,这也是政府行为可能受到有效制约、良性运行的重要保证;其次,培育健全的社团组织,在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完善各种社会性的中介组织,形成强大的力量来制约国家权力的滥用和扩张;再者,深化培育民主价值文化。民主的观念是先决条件,只有民主观念的培育已深入到公民的精神,才可以使公共权力的产生及其运作建立在人民监督的基础上,民主制度有序展开,从而制约在一定程度上腐败现象。
  3.公民政治人格的塑造和参与意识的培育。从亚里士多德到布赖斯,民主理论家们都曾强调,要保持民主就需要公民积极参与国家事务,需要具有关于公共事务的高水平的情报,以及广泛的公民责任感。“哪里参与的规范、参与的接受能力以及实际的参与水平高,哪里的有效民主政治,就越可能兴旺发达。”所以公民要培养和形成强烈的主体意识,同时应具备良好的参与意识,积极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4.民主的实践。公民文化是逐步成长和缓慢融合起来的一种现代文化,民主的观念和习惯行为方式只有在民主的实践中才能形成。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只有经由具体的实践环节,才能社会化为普遍的公民意识。公民权利从法制规定向着普遍意识的过渡, 既取决于具体的社会—政治环境的民主化程度的发展,同时又取决于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具体实践中的推动。
  公民社会和公民文化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新形态,是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新阶段,当前要建设的公民文化是民主的根基,其核心是要适应我国特定的政治文化传统与现代民主要求的结合体,既要保留政治文化传统的积极方面,又要推动现代国家民主化进程,所以必须不断关注现实,思考解决问题,同时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们的东西,将我国公民文化建设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M].东方出版社,2008.7-275.
  [2]谢桂娟.试析我国公民政治文化的建构[J].东疆学刊,2006,7(3).
  [3]王晓云.社会主义行政文化的反思与建构[J].东疆学刊,2004.1.
  [4]柏拉图.理想国[M].商务印书馆,2003.
  [5]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上一篇: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的原因探析
  • 下一篇: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

更多关于“当代中国”的文章

  • 传媒文化视野中的近代文学变革
  • 关于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分析
  • 卢梭与中国近代文学
  • 浅谈当代文化语境下中国画精神的
  • 关于文化现代化与价值体系建设笔
  • 浅谈大众文他撒判的现代性之维
内容页下广告位-600*90
  列表内容页右侧广告位1-300*250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

  • [当代中国] 略论中国近代科学小说
  • [当代中国] 当代中国改革成功启动的历
  • [当代中国] 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
  • [当代中国] 试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
  • [当代中国] 如何面对全球语境下的汉语
  • [当代中国] 论我国公民文化的建构
  • [当代中国] 关于文化现代化与价值体系
  • [当代中国] 中国近代诗歌语言和形式演
  • [当代中国] 浅谈中国近代文学中的忧患
  • [当代中国] 浅析儒家管理思想对学校德
  列表内容页右侧广告位3-300*250

栏目导航

更多>>

  • 毕业论文
  • 考试
  • 作文
  • 范文
  • 英语学习
  • 成功
  • 演讲与口才
  • 文章阅读
  • 工作职场
  • 创业
  • 生活课堂
  • 经典语录
  • 记忆力
  • 励志
  • 电脑教程
  • 脑力倍增
  • 学习方法
  • 学习资料下载
  • 学习资讯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 [当代中国] 关于大众传媒与中国现代性
  • [当代中国] 试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
  • [当代中国] 浅谈当代文化语境下中国画
  • [当代中国] 浅谈大众文他撒判的现代性
  • [当代中国] 弘扬主旋律与“中华文艺复
  • [当代中国] 陕北汉画像石的文化考释
  • [当代中国] 关于文化现代化与价值体系
  • [当代中国] 鲁迅与当代中国
  • [当代中国] 浅析儒家管理思想对学校德
  • [当代中国] 浅谈近代翻译文学史上的狂
  • [当代中国] 浅析当代中国市场转型中的
  • [当代中国] 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属性初
  • [当代中国] 卢梭与中国近代文学
  • [当代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代中国
  • [当代中国] 关于大众传媒与中国现代性
  • [当代中国] 对当代中国豫剧的两个冷思